解读2015京津冀一体化:三地产业实现深度融合

2016-01-08       浏览次数:22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8日讯(记者 杨淼) 2015年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始年,产业升级转移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一条主线,很多专业人士认为,过多采用行政手段干预京津冀协同发展可能会再次导致三地资源分配不均匀。但从目前来看三地政府联手推动了一大批重点项目落地,产业升级也正在进行时,北京加快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天津北京主动承接,总体上,京津冀产业一体化发展“周年考”成绩十分理想。

  北京快速迁移低端和污染产业 立足城市副中心建设

  由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的功能定位各有不同,北京的主要任务就是疏解和建设城市副中心。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2015年,北京疏解产业和人口的速度明显增加,据公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北京市已撤并升级清退90家低端市场,完成全年任务的60%,腾退营业面积约44万平方米,摊位1.2万个。截至11月底,北京市2015年共关停退出一般性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26家。

  另有数据显示,1-10月,北京地区已向河北疏解转移的工业项目超过80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达产以后将形成2500亿元的产能。

  具体来看,北京率先在全国制定了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北京市禁限比例达55%,城六区禁限比例达79%;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出台全国力度最大的差别水价和全国最严的差别电价政策,推动疏解。北京西直河石材市场原来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石材市场,半年内完成腾退,拆除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减少流动人口4万人,通过转型升级,部分企业已转移至河北香河、易县等地发展;上千个污染企业关停;北京百荣世贸商城完成20万平方米批发、仓储功能的疏解,涉及商户近千户。北京建筑大学、工商大学、城市学院、天坛医院等向外疏解工作都取得阶段性成果。

  除了疏解和迁移低端污染产业,2015年7月,北京市委全会决定,贯彻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未来将聚焦通州,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北京在建设城市副中心的方向又前进了一大步。

  2015年京津冀三地产业深度融合 成绩喜人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去年11月中旬,工信部和三地政府共同举行了2015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共促成约150个项目,总投资达4500多亿元。

  通过中国经济网记者的梳理,2015年,京津冀一体化在产业对接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具体来看,北京与河北共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设立了200亿元的首钢京冀协同发展投资基金,20多家北京企业到曹妃甸落户发展,其中首钢京唐二期项目总投资约448亿元,今年8月份已开工。北京现代第四工厂落户河北沧州并于今年4月实现开工建设,2016年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整车30万台的产能。

  天津积极对接北京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宁河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以及天津-河北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天津-河北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多个重点合作平台。1-10月,北京、河北在天津投资资金到位额超过1520亿元,占全市利用内资的43%,从北京转移过来的华泰汽车总部等一批项目已建成。天津企业到河北省投资项目648个,到位资金约300亿元。

  河北的承接产业的项目更为丰富,据悉,国资委和河北省举办了“央企进河北”活动,87家央企参与对接洽谈,签署协议69项;工信部举办的产业转型对接活动,1000多家企业参会,签约项目150个。

  河北还有一大批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合作相继实施。比如在曹妃甸的北京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开发建设势头良好,已经签署了79个项目,现在已经开工的项目有35个投资达到1000多亿。

  河北在产业转型方面,积极打造承接平台,1-10月引进北京天津项目3621个、资金2748亿元,分别占河北省的39.6%和47.3%。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北京新发地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等投入运营;依托京津科研优势和中关村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贡献园区,积极承接京津的科研成果转化。

  总体来看,今年前十个月,天津市全部利用内资的43%来自北京和河北,而河北引进资金的47.3%来自京津,资金达到2748亿元,引进京津项目3621个。今年1-9月,北京输出到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2192项,同比增长4.6%。京津冀三地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三地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京津冀是改革试验区 力推多项新政促“双创”发展

  2015年9月,国办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京津冀地区是改革试验区域,担负着先行先试的重任。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吸引了人才和投资的青睐,京津冀成为双创热地区。北京和天津已经推出一系列新政策推进创业创新目标的落实。

  北京“中关村领创空间”通过“全国百城优选计划”,为全国创新创业者提供服务。中关村创业大街入孵创业团队达400多个,其中60多个是海归团队。有230多个创业项目获得融资。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举办了500多场与创业相关的各种活动,形成了创业聚集效应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北京海积极探索由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实施异地监管,推动北京地区22家生物制药企业集中签约落户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我们依托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优势,推动中关村示范区、亦庄开发区与津冀合作共建大数据走廊、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科技园区,加快打造跨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促进三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努力建设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天津推出创新创业“津十条”,明确到2016年全市众创空间将超过100个。天津海编制了天津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

  具体来看,天津自贸试验区顺利挂牌运行,新登记市场主体超万户。深化与中科院等大院大所合作,开展院市合作项目60项,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在津设立。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政策,组织开展“北大、清华学子天津行”、京津冀三地青年“双创特区直通车”等活动,实现“一张绿卡管引才”......

  河北在创新改革、创新创业上也作出了努力,组织了开发运营主体。比如,中关村在河北开设了多个分园、创新基地,其中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保定创新中心正式挂牌运营;津冀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也在顺利推进,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进入报批阶段......

凡注明"来源:涿州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0相关评论

新闻排行

热点楼盘

更多